【原文】
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①。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②。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③。彼岂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自秦汉以来,迄②今日④,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⑤,雍容进止⑥,自以为才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⑦,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⑧,污行贾竖⑨,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而其间又有功业文学猎浮名者⑩,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11),泰然自处于高明。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行将同归②澌尽(12),而毫毛无以少异,岂不哀哉!
【注释】
①翘然:昂首企足貌,多用以形容期待或思慕。
②“恶贫”二句:觊,希望得到。寂寂,孤单,冷落。赫赫,显赫盛大貌,显著貌。
③“率常”二句:率常,经常,通常。幽默,沉寂无声。退藏,退归躲藏,隐匿。
④迄:到,至。
⑤势要:有权势、居要职。
⑥雍容:形容仪态温文大方。进止:进退,举止,行动。
⑦没:通“殁”,死。
⑧厮役:旧称干杂事劳役的奴隶。后泛指受人驱使的奴仆。贱卒:士卒。以其身份微贱,故称。
⑨污行:卑下的行当。贾竖:旧时对商人的贱称。
⑩文学:文章博学。猎:猎取,追求。
(11)居显:身居高位,权势显赫。
(12)澌(sī)尽:消尽,死亡。
【翻译】
大凡有血气天性的人,都会油然生出想用什么办法超过他人的念头。他们讨厌卑微的职位,向往崇高的权势,讨厌贫贱而希望富贵,讨厌默默无闻而希慕声名赫赫。这是世人的常情。但是大凡君子,大都终身寂静藏锋,恬淡地弃官隐居。他们难道与一般人的天性不一样吗?实际上,他们才真正明白了大的道理,知道一般人所争夺追逐的名利是不值得计较的。从秦汉至今,所谓的达官贵人,哪里能数得尽呢?当他们高居权势要职时,举止仪态从容高雅,自以为才智超过别人万万倍。但等到他们死去之后再看,他们和当时的杂役贱卒、低下行当的买卖人,就那样忙忙碌碌活着,又草草死去的人,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当然其中也有所谓依靠功业文章猎取浮名的人,也自以为才智超过别人万万倍。但是等到他们死去再看,他们和当时的杂役贱卒、低贱贩夫,就那样忙忙碌碌地活着,又草草死去的人,也真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既然这样,那么今日那些身居高位而取得虚名的人,自以为自己文章蕴含深义而地位显贵,因而泰然自若地自奉为高明,竟然不知道自己跟眼前那些忙忙碌碌执劳役、供使唤的杂役贱卒、低贱贩夫一样,最终都同归于死亡,而没有丝毫的差异,难道这不叫人悲哀吗?
【点评】
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一般人只是看到事物的表象,却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汲汲于求全求盈,急急②彰扬显溢,因此引起无数纷争。老子以其睿智洞察事物的真相,告诉人们:求全之道,在于不争;不争之道,在于“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相反,“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因此,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曾国藩正是深谙不争之理和藏锋之道,因此韬光养晦,不事招摇。他说:“自以秉质愚柔,舍困勉二字,别无他长处。”又说:“吾平生短于才,爱者或谬以德器相许,实则虽曾任艰巨,自问仅一人,幸不以私智诡谲凿其愚,尚可告后昆耳。”他总是宣称自己秉质愚柔,钝拙短才,不敢以精明自许。他在奏折中也写道:“臣材本疏庸,识尤浅陋,无朱云之廉正,徒学其狂;乏汲黯之忠诚,但师其憨。”曾国藩熟读历史,深明人性,随着权高位重,时刻警惕功高震主。他说:“平日兢兢,恐蹈古来权臣刚愎之咎,但思委曲求全,不敢气陵同列也。”尤其是在攻克天京前后,他更是诚惶诚恐,谋求功成身退:“长江三千里几无一船不张鄙人之旗帜,外间疑敝处兵权过重,利权过大。”“自古握兵柄而兼窃利权者,无一不凶于国而害于家,弟虽至愚,岂不知远权避谤之道?”“总须设法将‘权位爷二字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这些都表现出曾国藩非凡的处世智慧和高超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