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之英雄,意量恢拓①,规模宏远②,而其训诫子弟,恒有恭谨厚藏③,身体则如鼎之镇。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④。此易达事耳。声乐嬉游,不宜令过。蒱酒渔猎⑤,一切勿为。供用奉身,皆有节度⑥。奇服异器,不宜兴长。又宜数引见佐吏⑦,相见不数,则彼我不亲。不亲,无因得尽人情⑧;人情不尽,复何由知众事也⑨?数君者,皆雄才大略,有经营四海之志⑩,而其教诫子弟,则约旨卑思,敛抑已甚(11)。
【注释】
①意量:气度。恢拓:指拓展,开拓扩展。
②宏远:远大,深远。
③恭谨:恭敬谨慎。
④不厌:不服。
⑤蒱(pú)酒:樗蒱和饮酒。樗蒱是盛行于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博戏中用于掷采的投子最初是由樗木制成,故称樗蒱。渔猎:捕鱼和打猎。
⑥节度:节制,约束。
⑦数:屡次。引见:接见。佐吏:指古代地方长官的僚属。
⑧人情: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⑨众事:众多的政务,亦泛指各种事情。
⑩经营:规划,治理。
(11)敛抑:抑制。
【翻译】
古代的英雄,志向和胸怀都很广大,事业规模宏大而谋虑深远,但是,他们常常教训告诫子孙,做人应该虚心、谨慎、藏锋,身体要如同铜鼎一样稳固。以权势欺人,别人自然不服;以威势压人,别人定会心生不满。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声色犬马、嬉游聚会之类的活动,不应该做得过分。赌博、酗酒、捕鱼、打猎这样的事情,一概都不要做。吃穿供用等各种花费,都要有所节制。对于奇异服装、稀有玩物,都不应该有太大的兴趣。应该适当地与辅佐自己的官吏见面交流,相见不多,他们就与我不亲近。不亲近,就无法了解他们的感情思想;不了解他们的感情思想,又如何知道众多的政事呢?这几位先生,都具有雄才大略,都有治理国家的志向,而他们教育告诫子弟,都是意旨简约,往卑微处着想,收敛抑制得很。
【点评】
《周易》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如何藏器?曾国藩特意拈出一个“重”字:“恭谨厚藏,如鼎之重。”曾国藩的过人之处在于容止持重,稳如钟鼎,神态威严,震慑人心。他教育子女,也以“重”字相诫。比如,他在家书中提到:“尔语言太轻,举止太快,近能力行‘迟重爷二字以改救否?”又说:“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又说:“尔近来写字,总失之薄弱,骨力不坚劲,墨气不丰腴,与尔身体向来‘轻爷字之弊正是一路毛病……日日留心,专从‘厚重爷二字上用功。”因此,曾国藩赞赏朴实,提倡力行,鄙夷纸上谈兵式的高谈阔论。他说:“读书人之通病,约有二端:一曰尚文而不尚实,一曰责人而不责己。尚文之弊,连篇累牍,言之成理,及躬任其事,则忙乱废弛,毫无条理。
曾国藩用兵,极其稳健,也以“重”字著称。他说:“临阵之际,务宜稳而又稳。佯作败不可猛追,孤军不可深入。”又说:“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李鸿章总结曾国藩的用兵之道时说:“楚军营规,无论调援何处,事势缓急,仍守古法。日行三四十里,半日行路,半日筑营。粮药随带,到处可以立脚,劳逸饥饱之间,将领节养其气力,体恤其艰苦。是以用兵十余年,卒能成功。为其能自立于不败之地,致人而不致于人。”曾国藩的修营扎垒战术,就是以孙子兵法“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为原则,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居险要之地,出奇而制胜。他说:“扎营宜深沟高垒。虽仅一宿,亦须为坚不可拔之计。但使能守我营垒,安如泰山,纵不能进攻,亦无损于大局。”因此,蔡谔评价说:“防御之紧严,立意之稳健,为近世兵家所不及道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