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经》简介

《挺经》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心得和成功经验的一部传世奇书。曾国藩的好友欧阳兆熊在笔记《水窗春呓》“一生三变”条说:“文正一生凡三变。书字初学柳诚悬,中年学黄山谷,晚年学李北海,而参以刘石庵,故挺健之中,愈饶妩媚。其学问初为翰林词赋,既与唐镜海太常游,究心儒先语录,后又为六书之学,博览乾嘉训诂诸书,而不以宋人注经为然。在京官时,以程朱为依归,至出而办理团练军务,又变而为申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可见,《挺经》是曾国藩临终前的一部压案之作,是一生的学问与事功达到顶点时的心法总结,用李鸿章的话说,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庚子西狩丛谈》)。

可惜的是,曾国藩并没有完成这部《挺经》。但幸运的是,他的衣钵弟子李鸿章传承了《挺经》的十八条秘传心法。吴永在《庚子西狩丛谈》里记载了李鸿章亲口讲述的一条:

我试讲一条与你听:一家子,有老翁请了贵客,要留他在家午餐。早间就吩咐儿子,前往市上备办肴蔬果品,日已过巳,尚未还家。老翁心慌意急,亲至村口看望,见离家不远,儿子挑着菜担,在水塍上与一个京货担子对着,彼此皆不肯让,就钉住不得过。老翁赶上前婉语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具餐。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待他过来,你老哥也可过去,岂不是两便么?”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么他下不得呢?”老翁曰:“他身子矮小,水田里恐怕担子浸着湿,坏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长些,可以不至于沾水。因为这个理由,所以请你避让的。”其人曰:“你这担内,不过是菜蔬果品,就是浸湿,也还可将就用的;我担中都是京广贵货,万一着水,便是一文不值。这担子身分不同,安能叫我让避?”老翁见抵说不过,乃挺身就近曰:“来来,然则如此办理:待我老头儿下了水田,你老哥将货担交付②我,我顶在头上,请你空身从我儿旁边岔过,再将担子奉还。何如?”当即俯身解袜脱履。其人见老翁如此,作意不过,曰:“既老丈如此费事,我就下了水田,让尔担过去。”当即下田避让。他只挺了一挺,一场争竞就此消解。这便是《挺经》中开宗明义的第一条。

关于这条《挺经》的含义,吴永说“大抵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综观曾国藩的一生,下马书生,上马儒将,在危难的时局中杀出血路,在艰苦的斗争中取得成功。他自己也十分喜欢一句俗语,叫做“好汉打脱牙和血吞”。他解释说: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言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平生咬牙立志之决。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江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门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

那么,什么是挺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挺,拔也。《左传》:周道挺挺。直也。《月令》:挺重囚。宽也。皆引申之义。”从本义来看,“挺”有拔出、取出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挺”的引申义“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正见也。《左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其引申之义也。见之审则必能矫其枉。故曰正曲为直。”可见,“挺”字有改变、矫正的意思。从上述的材料来看,挺更多的是一种性格,一种态度,一种立身状态,一种精神风貌。欧阳兆熊说“挺经”的内容是“言其刚”,大抵是不错的。刚烈的性格,刚硬的态度,刚毅的担当,阳刚的精神,顺境中的修身养性,逆境中的坚挺忍耐,都与儒家当仁不让的精神一以贯之,展现了中流砥柱的儒者风范。

据吴永的《庚子西狩丛谈》一书记载,李鸿章就曾运用过“挺经”,表现了刚劲强硬的处世态度。李鸿章作直隶总督时,与翁同龢相互排挤。当时,袁世凯作为翁同龢的说客来劝李鸿章乞休开缺,让翁同龢得以顺利补缺成为协办大学士。李鸿章对袁世凯说:“他想补我的缺,万万不能!武侯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爷,这两句话我也还配说。我一息尚存,决不无故告退,决不奏请开缺。”袁世凯走后,他又对吴永说:“袁世凯,尔不知耶?这真是小人!他巴结翁叔平,来为他作说客,说得天花乱坠,要我乞休开缺,为叔平作成一个协办大学士。我偏不告退,教他想死!我老师的‘挺经爷,正用得着,我是要传他衣钵的。我决计与他挺着,看他们如何摆布?”李鸿章对于“挺经”的具体运用,极好地诠释了“挺经”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准确理解挺经的意义极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