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①,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②,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剥”也者,“复”之几也③,君子以为可喜也。“夬”也者,“姤”之渐也④,君子以为可危也。是故既吉矣,则由吝以趋于凶⑤;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⑥。君子但知有悔耳⑦。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⑧。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⑨,岂若是不公乎?
【注释】
①消息:消长,增减,盛衰。《周易》乾卦主阳,坤卦主阴。阳升则万物滋长,故称息;阴降则万物灭,故称消。
②孤虚:古代方术用语。即计日时,以十天干顺次与十二地支相配为一旬,所余的两地支称之为“孤”,与“孤”相对者为“虚”。古时常用以推算吉凶祸福及事之成败。
③“剥也者”二句: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坤上。几,苗头,预兆。
④“夬(guài)也者”二句:夬,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兑上。姤(gòu),六十四卦之一,巽下乾上。渐,征兆,迹象。
⑤吝:顾惜,舍不得。
⑥悔:悔恨,懊悔。
⑦但:只,仅,只是。悔:过失,灾祸。
⑧缺:器物破损,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全:完整,引申为完美无缺。
⑨屈伸:进退。
【翻译】
我曾经思考《周易》中所讲的道理,考察探究盈虚损益的原因,才知道人不可能没有缺陷。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圆的时候就要亏缺,天干地支相配必然会有孤虚之位,西北高倾则东南地势自然低洼,所以没有总是十全十美而一点缺陷也没有的事物。《周易》中的“剥”卦,是讲阴盛阳衰,小人得势而君子困顿,可这正孕育着“复”卦阳刚重返,生气蓬勃,所以君子认为得到“剥”卦是可喜的。《周易》中的“夬”卦,是讲君子强大而小人逃窜,可是这也暗藏着相对应的“姤”卦阴气侵入阳刚,小人卷土重来,所以君子认为得到“夬”卦,也潜伏着危险,不能掉以轻心。本来是吉祥的,由于吝啬可以走向不吉祥;本来是不吉祥的,由于改悔而又向吉祥发展。君子只知道有灾祸,知道世上有许多不吉祥的灾祸,才可以忍受得住缺陷而不去追求过于完美的东西。小人则不懂得这个道理,时时要追求完美;完美已经得到了,但是吝惜和不吉也就随之来到了。假如众人都有不足,而一人常十全十美,如果是因为老天爷的缘故,难道会如此不公平吗?
【点评】
曾国藩研读《周易》,深晓阴阳相生、祸福相倚的道理。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地万物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个规律;同样的,水满则溢,人满则败,身危由于势过,祸积起于宠盛,权势达到了顶点,也就是走向败亡的开始。所谓“否极泰来”,就是说事情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好的方面转化。因此,曾国藩认为,守缺最好。当部下因功晋职时,他告诫说:“阁下当威望极隆之际,沐朝廷稠叠之恩,务当小心谨慎,谦而又谦,方是载福之道。前次曾以‘花未全开月未圆爷七字相劝,务望牢记在心。”所谓“花未全开月未圆”,就是“守其缺而不敢求全”的道理。其后,他以“求阙”作为斋名,提醒自己不可自满:“物生而有嗜欲,好盈而忘阙……若国藩者,无为无猷,而多罹于咎,而或锡之福,所谓不称其服者欤?于是名其所居曰求阙斋。凡外至之荣、耳目百体之嗜,皆使留其缺陷。”
那么,如何才能戒骄戒躁趋吉避凶呢?曾国藩认为只有“悔”字诀。他说:“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之处啬境,亦兢兢焉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啬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谓境地须看不如我者,此之谓也。”也就是说,时时要有不自足、不自满、不自得的警觉意识,不可因为势大名高而骄纵放肆,从而招致怨恨。因此,他一贯主张“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富贵人家,不可不牢记此二语也”,只有推美让功,才能持盈保泰。他说:“观古今以来成大功享全名者,非必才盖一世。大抵能下人,斯能上人;能忍人,斯能胜人。若径情一往,则所向动成荆棘,何能有济于事?来示所谓尽心竭力,做得一分算一分,此是安心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