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人绝大事业,恒以精心敬慎出之。以区区蜀汉一隅①,而欲出师关中②,北伐曹魏,其志愿之宏大,事势之艰危③,亦古今所罕见。而此文不言其艰巨,但言志气宜恢宏④,刑赏宜平允⑤,君宜以亲贤纳言为务,臣宜以讨贼进谏为职而已。故知不朽之文,必自襟度远大、思虑精微始也⑥。
【注释】
①一隅:指一个狭小的地区。
②出师:出兵。
③艰危:艰难危急。
④恢宏:博大,宽宏。
⑤平允:公平允当。
⑥襟度:胸襟,胸怀度量。
【翻译】
古人谋求天下大业,常以专心致志、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诸葛亮凭借区区蜀汉的一小块地盘,却打算出兵关中,向北面讨伐势力强大的曹魏,他志向的宏伟远大,所处形势的艰难危急,实在是古今少有的。但是《出师表》这篇文章,不谈事务的艰巨,只说志气应该恢宏,赏罚应该公允,为君者应该亲近贤人、从善如流,为臣者应该以讨伐奸贼、进谏忠言为自己的职责。由此可知,那些流传千古的不朽文章,必定是作者胸襟远大、思虑周密精细的结果啊!
【点评】
曾国藩认为文章除了以气象光明俊伟为贵外,好的文章必须还要求作者本身志向宏伟、胸襟远大、思虑周密精细。他还用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为例说明,诸葛亮“以区区蜀汉一隅,而欲出师关中,北伐曹魏,其志愿之宏大,事势之艰危,亦古今所罕见”。面对势力强大的曹魏,诸葛亮所处形势自然困难重重,但他写的《出师表》一句不提事情的艰巨,只说志气宜恢宏,刑赏宜公允,为君者必亲贤臣而远小人,为臣者应以讨贼进谏为职责。这正是因为诸葛亮本人志向宏伟、胸襟远大,乃至殚精竭虑、死而后已所致,因此他的文章气势恢宏、格局开阔而成不朽之文。
曾国藩的文章在清代是第一流的,他的文章不仅气象光明,也气势恢宏。这与他一生志存远大息息相关。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信念,以力挽清政府余狂澜为己任,努力践行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因此其文也得以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