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经

《挺经》一书是曾国藩临终前的一部压案之作,总结了曾国藩人生心得和成功经验的一部传世奇书,是一生的学问与事功达到顶点时的心法总结,用李鸿章的话说,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
阅王夫之所注张子《正蒙》,尽性知命之旨,略有所会。盖尽其所可知者,己,性也;听其不可知者,于天,命也。《易·系辞》“尺蠖之屈”八句,尽性也;“过此以往”四句,知命也。农夫之服田力穑,勤者有秋,散惰者歉收,性也;为稼汤世,终归礁烂,命也。爱人、治人、礼人,性也;爱之而不亲,治之而不治,礼之而不答,命也。圣人之不可及处,在尽性以至于命。尽性犹下学之事,至于命则上达矣。当尽性之时,功力已至十分,而效验或有应有不应,圣人于此淡然泊然。若知之若不知之,若着力若不着力,此中消息最难体验。若性分当尽之事,百倍其功以赴之,而俟命之学,则以淡泊如为宗,庶几其近道乎!

【原文】

阅王夫之所注张子《正蒙》①,②尽性知命之旨,略有所会。盖尽其所可知者,②己,性也;听其不可知者,于天,命也。《易·系辞》“尺蠖之屈”八句②,尽性也;“过此以往”四句③,知命也。农夫之服田力穑④,勤者有秋,散惰者歉收⑤,性也;为稼汤世⑥,终归礁烂,命也。爱人、治人、礼人,性也;爱之而不亲,治之而不治,礼之而不答,命也。圣人之不可及处,在尽性以至于命。尽性犹下学之事,至于命则上达矣。当尽性之时,功力已至十分,而效验或有应有不应,圣人于此淡然泊然。若知之若不知之,若着力若不着力,此中消息最难体验。若②性分当尽之事,百倍其功以赴之,而俟命之学,则以淡泊如为宗,庶几其近道乎⑦!

【注释】

①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今衡阳市)人。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一生著述甚丰,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

②“尺蠖(huò)之屈”八句:《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③“过此以往”四句:《周易·系辞下》:“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④服田:种田,从事耕作。力穑(sè):努力耕作。

⑤歉收:收成不好。

⑥汤:成汤,即商汤,商朝的建立者。姓子,名履,又名天乙,商部族首领主癸之子。

⑦庶几:差不多,近似。

【翻译】

我阅读王夫之所注解的张载《正蒙》篇,对于尽性知命的意旨略有领会。对自己所能知道、能改变的事,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就是性;对于自己不可知、无法改变的事,听凭上天的安排,就是命。《周易·系辞上》“尺蠖之屈”八句,讲的就是尽性;“过此以往”四句,讲的就是知命。农夫耕田地种庄稼,勤劳的有好收成,懒惰的就歉收,这就是性;在商汤大旱之年种庄稼,不管怎么勤劳辛苦,庄稼终归焦枯绝收,这就是命。喜爱他人、教化他人、礼遇他人,是性;喜爱他人,他人却不亲近自己;教化他人,他人却不遵从实践;礼遇他人,他人却不回应报答,这就是命。圣贤之人不可企及的地方,就在于尽性而知命。尽性还属于平常人可办到的范围,知命就非常难了。当尽性的时候,努力已达到十分,而效验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圣人对于这种情况非常平静淡泊。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好像用力,又好像没有用力,这其中的分寸最难把握体验。如果对于性应当尽力的事情,百倍努力以求其成功,而对于听天由命的事情,则应当以淡泊为原则,这样差不多就接近大道了。

【点评】

“性”与“命”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两个传统命题,是立足于人文主义,用以阐释天人关系、人伦关系的两个基本范畴。但是,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哲学家对这两个范畴的重点及内涵与外延的说明是各不相同的。

对于“尽性”与“知命”二者的关系,曾国藩也有自己的理解,他提倡性命并重、尽性知命的思想。他认为“圣人之不可及处,在尽性以至于尽命”,这里“尽性”是指对自己所能知道、能改变的事,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要竭尽全力去做;这里“知命”是指对于自己不可知、无法改变的事,听凭上天的安排,不执著,来之则受,去之不留。在实践中,“尽性”是其主导方面,“知命”常常退居次要地位,因此,曾国藩并非听天由命的庸人,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利用尽性来改命。

在征战中,曾国藩不仅战事棘手,屡屡受挫,而且常因此受到清政府内部的多方掣肘,还有众多权臣猜疑甚至弹劾。面对如此逆境,曾国藩没有抱怨,安于坦然,并尽性做了很多去疑以安上、化壅塞为通泰的功夫:下令裁去湘军;陈请曾国荃开浙江巡抚缺,回乡调理病情;刊行《曾国藩家书》等等。通过这些尽性之事,借以表明心迹,暗示无隐,求取谅解,同时以澄清弄臣的猜疑。

面对猜疑,曾国藩处之泰然,同时,他积极主动去化解这种猜疑,他“于性分当尽之事,百倍其功以赴之”,“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尽性”之事做得完满无缺了,知命之事,“忠疑”现象也随之缓解,直至改命。从“知命”到“尽性”再到“改命”,曾国藩超越了传统文人的“性”、“命”观。“知命”和“尽性”这两种态度在曾国藩身上得到完美统一。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