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崇俭约以养廉。昔年州县佐杂在省当差①,并无薪水银两。今则月支数十金,而犹嫌其少,此所谓不知足也。欲学廉介②,必先知足。观②各处难民,遍地饿莩③,则吾人之安居衣食,已属至幸,尚何奢望哉?尚敢暴殄哉④?不特当廉②取利,并当廉②取名。毋贪保举⑤,毋好虚誉⑥,事事知足,人人守约,则可挽回矣。
【注释】
①佐杂:清代州县官署内助理官吏佐贰、首领、杂职三者的统称。
当差:旧时指做小官吏或在官府中做事。
②廉介:清廉耿介。
③饿莩(piǎo):饿死的人。
④暴殄(tiǎn):任意浪费、糟蹋。
⑤保举:负责推荐,以使其得到提拔任用。
⑥虚誉:虚假的名声。
【翻译】
崇尚俭约是可以用来培养廉洁之风的。过去,州县的佐官杂员抽调省城任职办事,国家没有额外另发薪水银两。如今,每月可领到数十两银子,还嫌给得太少,这就是不知足啊!要想学习廉洁正直,必须先学会知足。看到那些各地的难民,遍地都是饿死的人,而我们却衣食无忧、住行不缺,这已经属于万幸了,哪里还有什么可以奢望的呢?哪里还敢随意糟蹋东西呢?不仅应当正当地获得利益,还要正当地赢得名誉。不要贪图向上保举获得功劳,不要贪图虚浮不实的名誉,事事知道满足,人人遵守纪律,那么正当的风气就可以得到挽回了。
【点评】
曾国藩标榜“廉矩报国,侧身修行”,其目的是移风易俗,改造社会。他说:“治世之道,专以致贤养民为本。其风气之正与否,则丝毫皆推本于一己之身与心。一举一动,一语一默,人皆化之,以成风气。故为人上者,专重修身,以下之效之者,速而且广也。”这就是说,政治家要谨慎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关乎世道人心,可以引领时代风尚;同时,政治家也负有领导社会,使之廉洁向上的责任。这也是他的经验之谈:“是日思为督抚之道,即与师道无异,其训饬属员殷殷之意,即与人为善之意,孔子所谓‘诲人不倦爷也;其广咨忠益,以身作则,即取人为善之意,孔子所谓‘为之不厌爷也。为将帅者之于偏裨亦如此,为父兄者之于子弟亦如此,为帝王者之于臣工亦如此,皆以君道而兼师道,故曰‘作之君,作之师爷,又曰‘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爷,皆此义尔。”
因此,曾国藩不仅克勤克俭,以廉持身,而且不遗余力地提倡廉矩精神。他在《劝诫州县四条》中,其中一条也是“崇俭约以养廉”。他说:“近日州县廉俸,入款皆无着落,而出款仍未尽裁,是以艰窘异常。计惟有节用之一法,尚可公私两全。节用之道,莫先于人少。官亲少,则无需索酬应之繁;幕友家丁少,则减薪工杂支之费。官厨少一双之箸,民间宽一分之力。此外,衣服饮食,事事俭约;声色洋烟,一一禁绝;不献上司,不肥家产。用之于己者有节,则取之于民者有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