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为治首务爱民,爱民必先察吏①,察吏要在知人②,知人必慎于听言③。魏叔子以孟子所言“仁术”④,“术”字最有道理。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⑤,即“术”字之的解也。又言蹈道则为君子⑥,违之则为小人。观人当就行事上勘察⑦,不在虚声与言论;当以精己识为先,访人言为后。
【注释】
①察吏:督察官吏。
②知人: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
③听言:听取言论。
④仁术:施行仁政的策略。《孟子·梁惠王上》:“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⑤“爱而”二句:《礼记·中庸》:“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⑥蹈道:履行正道。
⑦勘察:实地调查。
【翻译】
治理政务,首先在于爱民,爱护人民必须先督察官吏,察访官吏的要点在于知人,而知人必须慎于听取言论。魏叔子认为孟子所说“仁术”中,“术”字最有道理,耐人寻味。喜爱一个人却能知道他的短处,厌恶一个人却可以看到他的长处,就是“术”字最好的解释。又说遵行大道、顺应时势的就是君子;违反大道、只谋私利的就是小人。观察一个人应当从他具体行为上去勘察,不在于虚假的名声和浮夸的言论;应当首先提高自己的识见能力,然后再去访察别人的言论。
【点评】
曾国藩生逢乱世,对于吏治腐败有着深刻感受。早年做京官时,他就先后上呈了《应诏陈言疏》、《备陈民间疾苦疏》、《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认为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的原因,在于官场“大率以畏葸为慎,以柔靡为恭”。他在平定内乱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吏治不清的恶果,在于官民相仇,积怨太深,以至于激成巨变:“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因此,“若不从吏治人心痛下功夫,涤肠荡胃,断无挽回之理”,必须整饬吏治,挽回民心,缓和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
曾国藩认为,要爱民养民,就要选贤任能;而要选贤任能,就要慎于听言。《大学》在讲修身齐家时说:“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这就是说,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既要知其优点,也要知其缺点,这样才能知人善任。孔子也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就是曾国藩所谓“慎于听言”,不要为虚名浮言所惑,而要在“行事上勘察”的道理。